张小康,李冰强
摘要(Abstract):
算法行政作为数字社会的产物,正深刻重塑传统行政的理念、架构与流程。面对算法驱动下行政空间“去疆域化”、行政时序“去周期化”、行政角色“去威权化”与行政法权“去模式化”的颠覆性变革和涌现性行政风险,传统行政风险规制模式预设环境的“稳定性”、奉行“命令—控制”的科层分治体系、秉持“目标考核与事后问责”的线性反馈机制难以为继。在风险评估环节,静态评估范式难以驾驭算法行政的复杂机理;在风险决策环节,线性决策范式难以匹配算法行政的涌现效应;在风险问责环节,刚性问责机制无法契合算法治理的韧性需求;在风险沟通环节,单向传递模式呈现对社会责任共担的结构性排斥。未来的算法行政风险规制应立足反思性评估、包容性决策、语境化问责与建构性沟通,从“稳定性”走向“适应性”。在风险评估领域,应从静态框定走向动态适应,构建复杂性思维范式;在风险决策领域,应从层级管控走向协同治理,实现多元主体的优化博弈;在风险问责领域,应从归责惩戒走向问题解决,在规范性与包容性间实现平衡;在风险沟通领域,应从威权说教走向协商对话,在互信构建中提升规制合法性。
关键词(KeyWords):算法行政;数字政府;风险规制;风险评估;风险沟通;风险问责
基金项目(Foundation):2023年中国法学会自选课题“人工智能的公法规制研究”[项目编号:CLS(2023)D70]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Author):张小康,李冰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