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期

01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过刊浏览 / 2023年 / 01期 / 正文 /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制度法律属性的再识别——以协商行政理论为视角

作者: 发布时间: 2023年01月05日 16:18 浏览次数:

王莉,许微

  • 1: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


摘要(Abstract):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直接救济或者修复受到污染或破坏的生态环境,是实现二十大报告提出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型环境法律制度。磋商是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的前置程序,囿于现有法律及政策对磋商制度法律属性的规范遗漏,磋商制度在实践中存在检察机关参与磋商的功能定位不统一、磋商程序的启动规则不同一、磋商协议是否公示各地方存在较大差异等诸多问题,学理上亦存在私法属性论和公法属性论单一解释路径下的二元分歧,无法完整勾勒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制度的全貌。协商行政理论主张公私法协力治理,通过平等协商手段实现环境行政目标,为磋商制度法律属性的再识别提供了全新且适当的研究视角和理论框架。基于协商行政理论的基本要旨,磋商制度的法律属性宜定性为以垂直关系为基础的平等协商制度,磋商行为是行政机关实现生态环境公共利益保护之公法义务的协商行政行为。磋商制度法律属性重新识别之下,磋商实践中的既存问题便可得以有效消解。

关键词(KeyWords):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制度;法律属性;协商行政;公私法协同

基金项目(Foundation):2020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法律制度体系研究”(20&ZD185);; 2021年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以环保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环境监管机制创新研究”(2021BFX005);; 2021年河南省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地方高校构筑适应‘新法学’需要的法治人才培养机制”[教高函(2021)110号]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Author):王莉,许微

参考文献(References):